旅游资讯网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,提供及时权威的旅游资讯和丰富的旅游短视频

144小时硬控外国人,中旅火了。

旅游新闻 2024-06-24 浏览(837) 评论(0)
- N +

文|京哲学院,作者|夏初

文|京哲学院,作者|夏初

都说世界是中国的巨大城市,因为中国人会随机出现在世界各地。但是,最近你走进国内的景点,很大概率会看到各种面孔的外国人,对着成群结队打卡进来的游客拍照,或者排着长长的队伍,等着品尝国内的街头美食。

国内景区之所以“长”满外国游客,是因为中国的144小时免签过境政策。据京哲研究院介绍,自去年11月中国对挪威公民实施72/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,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适用范围已扩大至54个国家。

随着大量外国人陆续开始“中国游”,并在社交媒体上记录自己的“中国行”,“外国人中国144小时极限游”等话题迅速登上全球网络热搜。

在社交媒体上,外国人被“中旅”栽赃,然后加入“中旅大军”。中国人把“看外国人访华”当成一种新型的电子榨菜。国内跨境旅游业迎来入境游“爆款榜”。从签证咨询到接待,相关从业者纷纷做起了“洋生意”,仿佛正在经历一场盛大的“文化旅游复兴”。

144小时游中国,批量“制造”外国网络名人。

由于中国免签“朋友圈”的不断恢复和扩大,许多网民发现,在中国社交媒体上,他们身边的外国游客数量明显增加。从一线城市到中西部的知名景点,就连很多中国人没去过的少数民族村寨、私房菜馆,也成了外地游客打卡的圣地。

国家移民局数据显示,2024年一季度,出入境外国人达1307.4万人次,同比增长305.2%,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数据的92.46%。然而,与过去不同的是,今天的外国游客在抵达中国并开始旅行行程时,已经占据了中国的社交媒体。

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,不仅有大量外国游客求助旅游攻略的帖子,还有很多外国友人“说走就走”,无时无刻不在记录着他们的“中国行”。来自荷兰的Jurian告诉该研究所,“中国对荷兰的免签政策非常方便。女朋友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中国免签政策的信息后,我们立刻制定了一个16天的中国旅行计划”。(注:持荷兰普通护照来华商务、观光、探亲访友、过境15天以内的人员,可免签入境。)

Jurian并不是唯一一个因为签证政策而点燃中国旅游热情的人。在英国生活的韩国人Junny也告诉Stings研究所,他有去中国旅游的想法,但是工作和考试忙,没时间准备旅游签证材料和旅游指南。看到144小时免签入境政策后,Junny终于下定决心开始了中国之旅。

据Junny介绍,144小时免签入境流程非常方便。您只需要填写一张临时入境卡,并在入境时出示您的出境机票。在为期六天的中国之旅中,朱尼参观了上海和杭州,并品尝了中国美食。他说,“144小时不够。如果有机会,你应该办个旅游签证,下次再来中国。”Junny还表示,他正在编辑自己关于“144小时免签入境中国的体验”的笔记,希望能给其他外国游客一些游玩攻略。

事实上,除了占领国内社交平台,“中国行”话题在海外社交平台也备受关注。油管等视频网站上国外博主分享的中国旅游vlog,只要带上相关标签,分分钟就能体验一次发烧。中国游视频的舆论氛围,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将目光投向中国,“中国游”成为众多海外博主的“流量密码”。

展开全文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沉浸式的旅行vlog和帖子往往会附带“意想不到”、“万万没想到”等关键词。在各种视频和图片中,“外国网络名人”无不感叹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刷新了他们的认知。

比如,很多以后没来过中国的外国人被教导,中国的移动支付不方便外国游客消费;庞大的人口和过度拥挤的城市使得旅游体验不佳;景区卫生差,服务差的负面印象。

但在实际出行过程中,“外国网络名人”发现,基于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建立的服务极其便利,极其发达的公共交通也为中国国旅的出行体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庞大的人口不仅造就了商圈和景区的热闹场面,中国人的热情也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社交体验。

此外,安全的旅行环境也是外国人经常提到的问题。中国Tik Tok博主Jason曾发布了一个关于中国夜晚如何安全的视频,获得了83.5万个赞。在评论区,甚至有网友戏称“唯一不安全的就是你的钱包和肚子”。

社交媒体内容的真实呈现突破了信息茧房,让外国游客感受到强烈的反差,进而产生中国旅游的动机。所以,当前的“外国人来华旅游”热潮,不仅仅是被144小时免签过境政策所吸引,更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在亲身体验后,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自己的真实感受,完成了“进口转外贸”的种草。

这也意味着“外国人来中国旅游”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持续的,从而为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。

忙碌的“涉外业务”

外国游客逐渐回国,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国内的文化旅游业。

携程平台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荷兰、西班牙、马来西亚、瑞士、爱尔兰、匈牙利、奥地利、比利时、卢森堡游客赴中国内地订单同比增长341%。其中,马来西亚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485%,是增幅最大的国家;德国入境旅游订单增长223%,法国增长273%。

无论是北京的长城,Xi的兵马俑,还是上海的豫园,都挤满了远道而来排队打卡的外国游客。根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,今年第一季度,北京接待入境游客46.9万人次,同比增长3.1倍。上海机场边检站的数据显示,截至6月16日,今年以来已有300多万名外籍旅客通过浦东国际机场出入境,同比增长240%。

来自北京的外语导游法法告诉该研究所:“自从144小时免签证过境开放以来,许多外国人选择来中国过境,有时飞往北京和上海的航班上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多。作为一名外语导游,我明显感觉到外国人都是一起来中国旅游的。有一天,我将带九名外国游客在北京进行“特种部队”之旅。最近几个月,几乎每周都爆满。”

外国游客在中国的经历丰富而独特。据法法说:“我最近接待的外国朋友第一次尝试北京烤鸭时,就不停地用西班牙语称赞这道美食。他们还在长城上展示了他们的运动天赋,他们一点也不害怕炎热的天气。故宫之旅让他们大开眼界。他们不停地拍照,学习各种历史知识。”

法法强调,要向外国游客清晰准确地讲解景区信息、历史文化背景,除了要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外,还要根据游客的外语水平调整讲解难度,必要时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不适的词语。

在讲解时,要适当结合游客的文化背景,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兴趣。此外,还要提供必要的生活指导,如换钱、使用当地交通工具、推荐合适的就餐选择、要求随身携带护照等。

法法向惊蛰研究所介绍,提供多语种服务,包括多语种版本的导游、旅游资料和在线平台,也是提升外国游客体验的重要一环。而且不同于以往的跟团旅游方式,现在的外国游客更倾向于5-15人的小团旅游或者定制行程。

在行程方面,外国游客对个性化、深度体验和文化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。一些深度文化活动,如体验传统节日和习俗,如端午节包粽子和拜访当地家庭,是外国游客特别感兴趣的。Jurian在向Stings研究所介绍自己的旅行经历时,也提到了行程中有拜访当地家庭的环节。

然而,外国游客最关心的是付款问题。法法提到,“由于没有身份证,无法实名认证,很多外国人很难享受到中国的移动支付服务。”在国外,刷卡消费,通过官网或现场购票,是一种固有的习惯。但是由于移动支付在国内太方便,国外的这些支付方式在很多场景下并不支持。

因此,如何帮助外国游客“无缝对接”,体验无现金支付、在线预订等智能服务,成为当前的重要需求。Jurian对惊吓学院表示有点遗憾:“我的支付宝功能还不够完善,只能用来坐地铁。”

对此,部分一线城市重点商户已逐步放宽境外银行卡受理范围。最新消息,北京、江苏各大商户80%以上可以受理境外银行卡。而深圳、广州等地也达到了90%以上的覆盖率。此外,支付宝还推出了“国际版”,可以让外国游客在中国直接扫码支付。

“文旅复兴”准备好了吗?

随着“外国人来华旅游”的持续火爆,入境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必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尤其是对于处于持续复苏阶段的国内文化旅游行业来说,如何充分利用这个市场提升自身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。

因为国外游客通常对旅游体验要求较高,不仅注重景区本身的硬实力,也非常注重细节服务。简化签证流程,延长签证有效期,实施电子签证和落地签政策,以及目前的144小时免签过境,都是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前提条件。

从宏观角度来看,入境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,也是一个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平台。它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,为国际友好关系奠定基础。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消费偏好,这也对国内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对此,国内许多文化旅游企业正在尝试进一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,包括历史、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,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,加强多语种导游和国际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,提高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,以吸引更加多元化的入境游客。

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也无形中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创新升级。特别是有助于推动旅游业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延伸,促进当地就业和特色产业增长。根据飞猪发布的2024年春节假期旅游快报,重庆、成都、上海、深圳、北京、广州、杭州、南京、哈尔滨和Xi成为今年春节假期最受欢迎的城市。

虽然国际大都市仍然是入境旅游的首选目的地,但一些非一线地区也通过一系列行动逐渐进入国际游客的视野。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旅游部门今年将优化入境旅游产品和线路,在东盟、日韩、欧美等重点境外客源市场开展旅游交流推广活动,加强与马来西亚马六甲的文化旅游交流,加强与越南的协调沟通,共同开发旅游线路。

此外,许多航空公司空公司也增加了航班数量,实施针对外国游客的旅游服务。如春秋旅游推出“探索上海近代史——外滩+外滩源微游线”、“体验上海浪漫与咖啡文化——武康路微游线”等境外游客短途线路,并提供英文导游。外国游客也可以通过城市漫步的形式了解上海。

提高入境游客在中国旅游的便利性是入境旅游快速增长的关键。对于外国游客重点关注的数字技术应用,地方政府和企业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,如“内部绑定外国卡”服务、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、支付宝+等跨境支付方案以及多语种版本的旅游app和网站,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此外,智能导航、VR预览等技术也让外国游客在出行前对目的地有了直观的了解。

随着国际航线的逐渐增多,以及免签政策和便利化措施的相继实施,不难看出,中国入境旅游业正迎来强劲复苏。当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体验中国的独特魅力时,中国旅游业也将开启新的篇章。

特别是结合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休闲旅游、逆向旅游等新趋势,未来中国旅游市场很可能形成外国游客承包知名景区,中国游客涌向冷门目的地的独特局面。

“144小时过境免签”政策发起的“外国人中国游”背后,是长期的文化输出。当“国外网络名人”帮助中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和著名景区疯狂种草时,国内旅游业不仅需要快速反应,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项目和质量,还需要抓住入境旅游的市场机遇,成为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之美的独特窗口。

*文中Jurian、Junny、Fafa均为化名

标签: